清肺胃热,祛风除湿。治流感,肺热咳喘,吐血,风火牙痛,风湿关节痛,腰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哮喘咳嗽,内伤吐血,骨痛,腹痛,风火牙痛,小肠气痛。"
②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驱风湿,强筋骨。治风湿性关节痛,跌打损伤;并可预防流感。"
暂无信息
暂无信息
来源: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干。全年可采。削去坚硬的外皮。
性状:干燥的主干呈圆柱形,直径约12厘米,表面棕色,全体有排列较整齐的叶柄痕;每一叶柄痕近圆形,直径约3~4厘米,下方有凹陷,边缘有多数排列紧密的叶迹维管束,中间亦有叶迹维管束散在。断面中空,周围的维管束排成折叠状,形成隆起的脊和纵沟。质坚硬。
性味:苦涩,凉。
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苦湿,平,有小毒。"
归经:暂无信息
功能主治:清肺胃热,祛风除湿。治流感,肺热咳喘,吐血,风火牙痛,风湿关节痛,腰痛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治哮喘咳嗽,内伤吐血,骨痛,腹痛,风火牙痛,小肠气痛。"
②《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》:"驱风湿,强筋骨。治风湿性关节痛,跌打损伤;并可预防流感。"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炖肉。外用:煎水洗或取鲜汁擦患部。
贮藏:暂无信息
摘录:《中药大辞典》
注意与禁忌:暂无信息